生產石墨電極的煅燒設備及工藝操作-偉名石墨
各種固體炭質原料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進行高溫熱處理稱為煅燒,煅燒是炭制品生產的一道重要工序,在煅燒過程中炭質原料從元素組成到組織結構都發生深刻的變化,煅燒后顯著提高了原料的物理化學性能。一般炭質原料的煅燒溫度為1250~1350℃,電爐煅燒無煙煤時溫度可達到1500~2000℃。炭質原料煅燒時應盡可能減少氧化損失,原料煅燒的好壞對成品生產石墨電極或其他炭制品的質量有明顯的影響。本章主要敘述煅燒目的,石油焦在煅燒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煅燒質量指標,生產石墨電極的煅燒設備及工藝操作等。 煅燒目的主要有四點: 1.排除原料中的揮發分。用延遲焦化工藝生產的石油焦或瀝青焦未經煅燒前其揮發分一般為7%~18,按其焦化程度而言,只能認為是“半焦”,排除原料中的揮發分是提高原料物理化學性能的首要條件,經過1300℃左右煅燒的炭質原料揮發分一般降低到0.5%以下。 2.提高炭質原料的密度和機械強度。炭質原料在高溫熱處理過程中不斷排出揮發分的同時,分子結構發生變化,焦塊體積收縮,體積收縮的結果提高了原料的密度和機械強度,表征炭質原料密度的指標是真密度和密度兩項,延遲焦化得到的石油焦其真密度煅燒后比煅燒前提高30%左右,體積收縮可達30%~50%,密度則提高了12%左右,同時,焦塊的抗壓強度提高30%左右。揮發分含量為2%~4.5%的無煙煤,煅燒后的體積收縮可達到5%~13.5%。 3.提高原料的導電性能。石墨電極及其他炭制品的導電性能在很大程度上與幾個熱處理工序的熱處理溫度有關,原料導電性能的提高是煅燒時排出了揮發分以及真密度的提高而產生的綜合效果,煅燒后炭質原料的真密度越高則電阻率越低。 4.提高原料的化學穩定性。原料在煅燒過程中排出了大量的揮發分、增加了密度,減少了孔隙率,同時也提高了原料的抗氧化能力與化學穩定性。 雖然降低水分并不是煅燒的主要目的,但經過煅燒后各種原料的水分降低到0.3%以下,煅燒后原料的水分含量也是經常分析項目之一。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www.dongfengdesign.com.cn